發布時間: 2017-06-16 14:00:19 作者:無 被閱覽數: 3484 次 來源:上海萊多實業有限公司
從6月9日開始,新一輪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地,其中安徽中部、江蘇沿江、湖南北部、貴州東南部等地出現特大暴雨。10日,安徽中北部、江蘇中南部、上海、湖南北部、貴州南部、云南東北部等地出現大到暴雨,安徽中部、江蘇沿江、湖南北部、貴州東南部等地降大暴雨(100-210毫米),貴州丹寨點雨量達242毫米。監測數據顯示,9日20時至10日20時,江蘇南部、安徽中部出現大范圍強降水,其中南京突破日降水量歷史記錄,浦口、句容突破6月日降水量歷史記錄。中央氣象臺預計,12日至16日,江南中南部、華南仍多降雨天氣,福建、廣東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。為應對強降雨天氣,中國氣象局啟動了四級應急響應,地方各級部門也啟動了相應的應急響應。一到梅雨季、臺風季,暴雨襲擊導致城市內澇積水似乎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話題,許多城市更是分分鐘就開啟“看海”模式。近年來由強降雨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不斷增加,也引發了國家重視,目前各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紛紛加快。
政策扶持力度加大
2013年以來,中央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,通過完善行業標準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舉措促進行業發展。2013年9月6日,國務院發布《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》提出,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,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,將建筑、小區雨水收集利用、可滲透面積、藍線劃定與保護等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,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、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。加強城市河湖水系保護和管理,強化城市藍線保護,堅決制止因城市建設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為,維護其生態、排水防澇和防洪功能。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澇、防洪減災能力,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、防洪工程體系。
2015年10月11日,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。《意見》指出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綜合采取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。
2016年1月22日,住建部正式印發《海綿城市建設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》。該體系通過大量調研,廣泛征求意見,立足建設迫切需求,突出重點,依據我國各地發展現狀和現有標準體系,依據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》和海綿城市相關標準規范,參考國外先進發展經驗編制,對提高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設計水平和工作效率、保證施工質量具有重要作用。
海綿城市對比傳統城市優勢明顯
海綿城市通過低影響開發使得未來城市能更好地應對環境生態變化。從效果功能上來看,海綿城市面臨雨洪等重大生態環境變化時,能夠具有更廣闊的承受范圍,即更有彈性。
圖表1:自然地面與不透水地面產生的雨水徑流量對比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從設計上講,海綿城市意味著城市設計和建設過程中,將更多具有蓄、排、凈水功能的建筑單元整合到社區之中,從而減小地表徑流、減輕排洪壓力的同時,實現對雨水的有效富集利用,緩解水資源緊缺局面。
圖表2:海綿城市與傳統城市設計對比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建設試點進程加快
2015年4月,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財政部確定了武漢、濟南和重慶等16個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。2016年4月27日,第二批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出爐,共有包括深圳、珠海等14個城市入選。據了解,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進行三年補貼,直轄市每年6億元,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,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。相比第一批16個城市,第二批試點城市數量相當,且大多為一二線發達省會城市,財政支付能力較強。樂觀預計后續項目落定將快于第一批,而第一批試點城市項目也在2016年二季度進入招投標高峰期。
圖表3:中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列表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2017年,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繼續加快。以深圳市為例,2017年深圳市將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,全年既有設施海綿化改造項目達到150項。除光明鳳凰城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外,深圳市還將做好重點區域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,包括在國際低碳城、壩光片區等全市23個重點區域制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,狠抓海綿城市項目落地。展望未來,筆者衷心希望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,“看海”模式離我們遠一點,城市生活的安全感離我們更近一點。
(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 )
上一篇: “海綿城市”巧做生態大文章 下一篇: 【貴州】建海綿城市貴州列出時間表 2020年逐步鋪開建設
返回列表